上午乾清门批奏,朱祁镇发现金英这老家伙看见自己时,有些欲言又止的模样。
“有话直说,给朕整这个表情干什么。”
金英递过一大叠的折子。
朱祁镇一看,原来全是这几日,翰林院编修们给自己代笔的罪己诏。
说到这个罪己诏,朱祁镇一肚子火,倒不是因为下罪己诏,而是代笔写罪己诏的翰林院才子们,写的不合朱祁镇的意思。
当初朱祁镇在朝堂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,答应了李见化这个小言官下罪己诏的要求,不过当时他只说了句让翰林院代笔,并没有指定某个翰林学士来代笔。
人人都有机会。
起先是翰林学士们执笔,不过很快这些罪己诏被退回,如此引的更多的翰林编修们,想搏一搏这个青史留名的机会。
翰林院是文学人才的聚集地,这几日的诏书中,不乏篇幅华美的。也有些投机取巧的,篇幅表为罪己,中有辩解,实为夸赞。
这样的诏书,朱祁镇是佩服的,损兵折将的一场败仗,愣是被写成了一曲悲歌。
朱祁镇记下了他的名字,翰林编修齐扬。
但朱祁镇还是不满意。
为什么不满意呢,主要是齐扬写的诏书,中心思想是卖弄风骚文才,一点都不诚恳,真要向全国贴上这篇罪己诏,朱祁镇怕是会被喷的更惨。
其它的诏书呢,又全是千篇一律的罪己。洋洋洒洒的一大堆文字,全特么承认错误的。
朱祁镇是要承认错误,但是中心思想是,哥知道错了,哥会改,然后矛头要指向瓦剌,让朝臣军民同仇敌忾,一起把枪头对准瓦剌。
朱祁镇想要的是岳大帅写的那篇满江红的意境。
靖康耻、犹未雪。臣子恨,何时灭。
“来人,宣翰林编修齐扬。”
翰林院在宫外,尚有些路程。朱祁镇利用空档时间,“帮”金英审阅折子。
这本来是他这个皇帝的活。
等齐扬来到乾清门下,朱祁镇宣他觐见。
“微臣翰林编修,齐扬,拜见陛下。”
朱祁镇了解过,这个齐扬是正统三年的科举榜上的一甲第二名,榜眼郎,祖籍是台州府。
这让朱祁镇不由的想起那个脑袋很大的御史言官李见化。
两人是同年进士,又是同乡,不知两人私交如何。
朱祁镇说道,